護眼知識
有家長經常問“孩子視力多少才算正常?”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很多家長在查看孩子視力檔案時,將裸眼視力是否達到 5.0作為孩子視力是否正常的判斷標準,認為達到5.0就表示視力正常;孩子視力達到5.0就表示沒有近視。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
判斷孩子視力是否正常,一般來說,至少要結合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由于眼屈光要素與眼生理功能檢查較為復雜,且目前國家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的內容為裸眼遠視力和動態屈光兩項,因此,今天我就主要談一談裸眼遠視力和動態屈光。
我們知道,人類的視力發育,并非一生下來便擁有如大人般5.0視力,而是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逐漸發育起來的。所以,孩子視力多少算正常,不同年齡標準不同。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不同年齡對應的裸眼遠視力范圍和遠視儲備預計值可以參考以下標準:
一般來說,6歲以上孩子裸眼遠視力應在5.0以上為正常;12歲前應處于生理性遠視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裸眼遠視力和屈光度并不存在絕對的換算關系。有的孩子近視50度,視力也能達到5.0。所以,判斷孩子視力是否正常不能簡單依靠“裸眼遠視力”,需要多項指標的綜合考慮、評價。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去檢查視力時,被醫生提醒“孩子遠視儲備不足了,要注意下用眼,不然很快會近視”,那么什么是遠視儲備?和近視又有什么關系?
之前講過,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眼屈光發育規律是沿著“遠視→正視→近視”的方向變化,呈不可逆走勢。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孩子到12歲后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在這之前的屈光度數,就叫“遠視儲備”。
# 遠視,看近模糊看遠清晰,光線進入眼睛后聚焦在視網膜后面;
# 正視,既不近視也不遠視的狀態,光線進入眼睛后剛好聚焦在視網膜上,看清楚東西最清楚;
# 近視,看遠模糊看近清晰,光線進入眼睛后聚焦在了視網膜前。
也可以理解為,人一生下來是個遠視眼,3歲左右獲得了高額度300度的遠視儲備(每個人額度不同,和遺傳等因素有關),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遠視儲備一點點消耗,每增加1歲遠視儲備減少+0.25D左右,到12歲后發育成為正視眼。
而近視,是過快地消耗了遠視儲備。
當孩子的遠視儲備明顯低于上圖表格里的均值,家長需引起重視,不然孩子可能很快會發展成近視。
想要不近視,就不能把“遠視儲備”太早、太快用光了。那遠視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也不是。
總而言之,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每半年一次監測孩子的“遠視儲備值”,了解孩子的眼屈光發育狀況是否正常。如果檢查結果偏離正常值太多,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用眼情況,進行科學干預延緩近視發生或控制發展速度。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
判斷孩子視力是否正常,一般來說,至少要結合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我們知道,人類的視力發育,并非一生下來便擁有如大人般5.0視力,而是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逐漸發育起來的。所以,孩子視力多少算正常,不同年齡標準不同。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不同年齡對應的裸眼遠視力范圍和遠視儲備預計值可以參考以下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裸眼遠視力和屈光度并不存在絕對的換算關系。有的孩子近視50度,視力也能達到5.0。所以,判斷孩子視力是否正常不能簡單依靠“裸眼遠視力”,需要多項指標的綜合考慮、評價。

之前講過,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眼屈光發育規律是沿著“遠視→正視→近視”的方向變化,呈不可逆走勢。
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孩子到12歲后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在這之前的屈光度數,就叫“遠視儲備”。
# 遠視,看近模糊看遠清晰,光線進入眼睛后聚焦在視網膜后面;
# 正視,既不近視也不遠視的狀態,光線進入眼睛后剛好聚焦在視網膜上,看清楚東西最清楚;
# 近視,看遠模糊看近清晰,光線進入眼睛后聚焦在了視網膜前。
也可以理解為,人一生下來是個遠視眼,3歲左右獲得了高額度300度的遠視儲備(每個人額度不同,和遺傳等因素有關),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遠視儲備一點點消耗,每增加1歲遠視儲備減少+0.25D左右,到12歲后發育成為正視眼。
而近視,是過快地消耗了遠視儲備。
當孩子的遠視儲備明顯低于上圖表格里的均值,家長需引起重視,不然孩子可能很快會發展成近視。
想要不近視,就不能把“遠視儲備”太早、太快用光了。那遠視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也不是。
總而言之,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每半年一次監測孩子的“遠視儲備值”,了解孩子的眼屈光發育狀況是否正常。如果檢查結果偏離正常值太多,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的用眼情況,進行科學干預延緩近視發生或控制發展速度。